点击关注张凯律师微信公众号:凯旋美门


我逛菜市场时,卖鱼的正挥着杀鱼刀和卖肉的说张扣扣的案子,说到激动的时候,手起刀落,鱼头切下来了。

用三十年时间为母报仇,血刃仇家的故事,顿时传遍了中国的街头巷尾。那些只有在金大侠书里读到的情节,似乎顿时泛着红光,丰富着我们仗剑天涯、快意恩仇的所有想象。

中国人,在“报仇”这件事上,总是“正义感”十足,打了鸡血一样的激动。


01


你看水浒就知道:武松为了亲哥哥报仇,杀了奸夫淫妇,人们看的荡气回肠、如泣如诉。

但是,人们却常常会忘记: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一章中,连孩子带丫鬟,一口气杀了15人。那些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。

武松明明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。但是,因为他报仇,杀了恶人,就无法阻止千百年来,人们对其英雄一般的膜拜。

金庸的小说,几乎所有的主题都是“报仇”。“天地会”、“红花会”是为了报国家之仇,郭靖、杨过、萧远山……是为了报父母妻子之仇,他们存在就为了报仇。

连罪恶滔天、罄竹难书的“义和团”,也打着为中国人报仇的旗号。

“报仇”这件事,在中国有着天然的正当性,也因此可以忽略所有其他恶行。

仗剑天涯、快意恩仇,满足了我们关于“正义”的所有理解和想象。

我们对报仇,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和迷恋。

江湖的正义观是:路见不平拔刀相助。

庙堂的正义观是: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

总之,正义就是替人报仇。

报仇,已经融在我们血液里,成为民族特质的一部分。就像龙图腾一样,虽然它张牙舞爪,面露凶相,但它却成为我们吉祥的符号。

然而,“血淋漓的正义”虽然有时也可以是黑夜的光,但它却转瞬即逝,无法为黑夜里的人指明方向。

人们清晰的可以看到:“以血还血、以牙还牙”的原始正义,只会流更多血,掉更多牙……

报仇的成本过高,专业性要求也很强。

把报仇这件事交给专业机关来完成,节约了成本、降低了风险、目标更精准,可以说好处多多。

司法机关适时出现,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报仇需求。

02 

司法,就是以看得见的方式,并众人可理解的态度,呈现报仇的全过程。

如果把“仇杀”比做一门生意,那么司法预占领“仇杀市场”,必须呈现出比民间报仇更加高明的特质,如此才能成为各路仇家“必选套餐”。

这要求:司法需要具备独特的“卖相”:理性和谦卑。

理性。就是要过滤掉人的激情,避免武松式的报仇模式。那样成本过高,并会增加仇杀风险。

所以,司法不能成为“平民愤”的工具,那样不但无法平掉民愤,却会在血腥味中搅动了更大的愤怒。

十年前的药家鑫案,网上群情激奋,一片杀声,一位北大教授访谈里反复说: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”,然而,药家鑫枪毙了,我们的民愤真的少了吗?

法国思想家加缪说:司法的嫌恶程度不亚于犯罪本身,像这样再杀一次人,不但不能弥补社会大众所受到的伤害,反而会在原来污点上增加新的污点。

谦卑。谦卑本身是赢得市场的基本品格,这就要求司法不是高高在上的“包公”。

知道自己不知道,才是真知道。司法本身不能充当全知与全能者。

武松式的报仇,不仅仅是滥杀无辜,还是把自己充当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,实行了审判。

整个西方的司法体系,暗藏着这种司法的谦卑。比如:陪审团制度、排除合理怀疑制度……

陪审团制度,本质就是司法足够的谦卑,谦卑到放弃自己的地步。

我们的文化会认为这简直不可思议:把司法这一项专业的、需要经验的工作,交给缺乏法律知识和专业训练的外行人。而他们只是凭借常识和良心做判断就可以了。

就是这件不可思议的事,被美国建国之父当做自由的基石。

排除合理怀疑原则也一样,它来源于圣经教导:“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。”

司法天然要求必须做出一定的判断,这就需要做出判断要有高度的谨慎和避开一切的怀疑,如此或许可以免于上帝的审判。

理性和谦卑是司法必须具备的品格。

一旦丧失,它不仅无法满足我们报仇的需求,还会制造更多的仇恨,积蓄更大的愤怒。

张扣扣案,就是因为司法丧失了应有的功能和品格,而导致的血案。


03


三十年前,仅有十几岁的张扣扣看着自己母亲被打死,血溅了一脸。

“正义需要实现,并需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”。

做一个大胆的假设:如果三十年前,张扣扣妈妈的案件,经过了严密的司法博弈,一切都在阳光之下进行,整个过程审慎而精湛,张扣扣看到了审判的全过程,最后陪审团做出裁决……

相信,无论裁决结果张扣扣是否满意,仇恨都不会在这个年轻人的心里一直搅海翻江,三十年无法平息……

正是司法失去了本身理性和谦卑,反而却充斥着傲慢与偏见。才让愤怒的火一直燃烧,三十年后星火燎原,不能自救。

司法自身品格的缺失,其无法成为“报仇市场”的不二选择,才使“仗剑天涯、快意恩仇”成为我们的“正义女神”。

如此这般,张扣扣的复仇,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决定。自己的母亲在自己的眼前被活活打死,仇家甚至经常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,各种轻视,司法无法给出说法和足够的信任。

除了复仇,还有什么样的选择让他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呢?

他的生命就是为了复仇,复仇给他带来的快感和荣誉,足以抵消死亡的恐惧

张扣扣一审被判了死刑,这意味着:三十年时间,两家人付出了五条人命的代价。

这本来是司法的病,却再一次要用这个年轻人的生命来祭奠。

我们不能要求张扣扣有着“一笑泯恩仇”的圣人的情怀,甚至这样的要求都是残忍和虚伪的。

除了司法之外,宗教也为人类的“报仇需求”提供另一种满足途径。

司法无法满足“报仇需求”时,人们可以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来填补缺失的正义。

圣经里说:“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”。圣经里并没有否认报仇,而是把报仇的主权转移给了全能的上帝。

正如《圣经》里杀人的该隐,虽然没有被亚伯的后代报仇,但是,却成为一个被上帝惩戒的符号,从此流离失所。

可惜的是,无论是司法还是宗教,张扣扣都没有遇到。


04


张扣扣只是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初中生,他的所有精神资源也只是从父辈那里,或在黄土高原口口相传的复仇故事。

伍子胥鞭尸、勾践卧薪尝胆……这些复仇典故,才是张扣扣耳熟能详的。

事实上,张扣扣的命运也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命运:慌乱、无知、走投无路……

不信你到北京南城的桥下看看那里常年上访的人,告状与报仇,就是他们日夜奔波的人生宿命。

无论外在的司法,还是内在的心灵秩序,都无法找到平安。或者窝囊的死去,或者同归于尽,他们的人生路径,别无选择……

张扣扣当然不应该被判死刑,他只是在瘫痪司法下的一个病人,需要的是医治而不是消灭。

杀了张扣扣,不仅不会让这片黄土地血流的更少。却会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的血腥,这里的人,只会病情加重。

连为母亲报仇的勇气都被扼杀了,哪里还会有“活的像个人”的勇气?

杀掉一个为母复仇的“杀人犯”,只能引起人们对司法更加的反感,它平不了民愤,却会激起更大的愤怒。

如果,人们在现实司法中看不到盼望,又缺乏永恒上帝的盼望,就只能在同归于尽中,寻求救赎了。

愿上帝祝福中国。


张凯律师记于2019.01.17


张凯律师文章会在本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布

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:凯旋美门

Comments are closed.